新闻晨报·周到:在观展时,我看到一位画者这样解释她创作的动机——“受到强迫症带来的情绪时,我会用绘画来缓解自己的恐惧情绪”★◆■★◆。按照你的观察,绘画会对强迫症患者起到缓解作用吗?
新闻晨报·周到■★★■◆◆:在成长过程中◆■,人人都可能体验过◆★■■“强迫症★■◆■◆”。作为策展人■★◆,你期望通过这次展览带来哪些积极的影响?
在展览现场■★★◆◆,参展艺术家Gally向记者介绍了自己的作品《雾》:◆■◆◆★■“这张作品表现的是过度的强迫想法犹如膨胀炸开的烟雾蒙蔽了双眼,看不清眼前的现实■◆◆。占领了脑中的一切★★◆,只能注意到自己在意的东西。发病的时候自己是失控的,会被无法控制的想法淹没笼罩了。希望这个具象化的表达,能让强迫症患者的困扰和感受被大家所了解。能直观的看见患者的处境◆■★★★。能让大家去体会和感同身受■◆★■★■。”
强迫症的底层逻辑其实是焦虑■★■◆★★。焦虑大家就比较熟悉了,是一种让人非常不舒服的感觉★◆◆■◆。许多患者后续发展出许多强迫行为甚至仪式性动作。其实是因为这些动作能够帮助他缓解焦虑■■■★。强迫症的认知行为治疗的机制,也是通过让患者直面自己的焦虑,而放弃用强迫行为来缓解焦虑。绘画这种艺术形式★■★◆,能够发挥多方面的精神疗愈作用,缓解焦虑自然也是其中的一环◆◆■。我觉得★★◆■“强迫症带来的情绪”这个说法可能不大符合医生的理解,因为实际上是情绪造成强迫症。当然★■★★◆,也许这位艺术家朋友想要说的是自己因为强迫症的困扰而造成了一些情绪。总之,艺术疗愈对于精神的康复作用并不是针对性的,而是一种宽泛的普遍的帮助。现在艺术疗愈也越来越多地成为心理治疗的一部分。
布展志愿者徐滢向记者分享了自己在布展当中的一些细节★■◆★★★:“像强迫症症状★★,我们就特意把相关展板布置成不规则的形状,那么在布展的过程当中◆★◆■■,有很多人来询问‘你们为什么不把它们布置成标准的■■、规则的形状■★◆■★★?’■■◆★,而这其实也是我们展陈设计中的一环,就是为了让大家在这个过程当中
我们希望来参观画展的朋友■◆,先不论学到了什么,首先希望他们能够获得审美的享受◆★◆■★■。因为人生痛苦太多了★★◆,不如愿太多了★■■,平庸和琐碎太多了。能够暂时在一个小空间当中得到美的享受◆★◆★,就能够短暂地超越这灰扑扑的人生。用美的方式把痛苦包装起来,这痛苦也就不那么难以忍受了。如果要论学到点什么,希望能帮助观众朋友能大致了解强迫症都有哪些症状、强迫症大致上是什么面貌。因为强迫症患者从出现症状到首次就诊平均要花掉10年的时间。对这个病多一点熟悉,就能够多一点识别的能力,也就能早一点去就诊,这就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嘉宾简介:陈智民医生曾参与创办和运营“600号画廊■■◆★■★”,也是首次画展的策展人■■■■◆,他研究著名文学家是否患有精神障碍及精神障碍对其创作的影响,也研究精神病人艺术◆■■、精神病学电影等。
新闻晨报·周到:很多人对强迫症的刻板印象是完美主义◆◆◆,做事必须一板一眼,东西必须得对齐……等等★◆◆◆◆★。强迫症真实的状态是什么样子■■◆?
大家提到强迫症,通常想到的是完美主义倾向■◆■◆■◆。因为大家所能接触到的强迫症通常都比较轻,有些没有达到疾病的程度■■、仅仅是有强迫的倾向,其主要的表现就是做事认真细致。严格按照规则。用完美主义倾向来概括强迫症的诸多症状是合适的,但是不够深入。在完美主义的更深层是焦虑在发挥作用。是因为感觉不安全、不放心■■★,人的大脑寄希望于通过把事情极度刻板认真的做好来缓解这种焦虑。另外有一些躯体疾病和药物也有可能诱发强迫症状■◆★,有些严重的强迫症患者还可能伴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所以尽管强迫症是一个疾病面目比较清晰的病,但是临床上还是会时不时遇到带有强迫症状的疑难病例。
上海的600号画廊又有新展啦■◆◆◆★★!最近,“允许不完美——强迫症科普艺术展★■■★”在600号画廊举办。那么,这次展览的作品有哪些特点?绘画会对强迫症患者起到缓解作用吗★★?本期新闻晨报·周到《上海会客厅》节目◆◆,我们就此前往600号画廊做实地探访◆■,并与展览策展人进行对线号画廊在国庆期间上新以强迫症为主题的科普艺术展。随着展览的开启,一系列围绕强迫症而展开的精彩“节目”陆续登场。据悉,这是600号画廊创立以来的第9场展览,也是画廊重新升级开放之后的第2场展览。
国庆前夕■■■◆◆,首部强迫症科普微电影《画上“休止符”》播出,这部微电影是上海市科委科普项目资助项目。10月9日中午,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医师韩慧琴担当主播■◆◆,走进“允许不完美——认识强迫症”的直播间,这场直播活动是作为600号画廊新展的开幕直播。10月10日,在世界第34个精神卫生日到来之际◆◆◆★★,纪实人文频道播放了纪录片《难以抵达的出口》,该片由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历经两年制作完成◆★★,是国内首部聚焦强迫症的纪录片。在展览现场,记者遇到了匆匆赶来的策展人、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陈智民医生和他的策展团队以及参与布展的小伙伴们。陈智民医生表示:“希望大家在欣赏画展作品时◆◆★,能够得到美的享受◆★■,允许自己的不完美◆■■■★★。★■■◆◆”
名称是否代表了策展人的想法?A陈智民◆■★★:是的,医院宣传科给我们布置了强迫症这个主题。名称部分由我们自己设计。我们策展团队内也有其他几个名称■◆■◆,大概意思都差不多。一方面就要强调过度的完美主义是强迫症的病情的核心◆★★★★★,另一方面也要突出疗愈的意味,希望我们画展的名字能够是一个温暖的名字★■◆。因为我们觉得强迫症患者已经饱受其症状的困扰■■■◆◆,希望他们在参观这个展的时候,能够得到一点喘息和鼓励■◆■◆。
参展的画者表示:“我认为强迫症不应该成为我们口中的调侃◆★★■,为此我打算以疗愈强迫症患者并让世人正确了解强迫症群体为主题进行创作◆◆。我希望用插画将强迫症患者所面对的困难和痛苦表现出来。”这是不是可以被视为举办展览的一个目的之一?A陈智民◆◆■◆:可以这么理解◆◆。展现精神障碍患者的痛苦,帮助公众朋友更多地去同情和包容精神障碍患者◆★◆,本身就是我们画廊的主要目标。不过对于强迫症,我们反而不是这么考虑◆★。因为社会对于强迫症患者的歧视并没有很重◆★■★■,而且强迫症患者的这种痛苦是一望而知、很容易被公众所认识的★◆,所以如果我们过多的去渲染和强调强迫症患者的这种内在的痛苦■■■,作用不是很大★◆★◆★★,而且有一点往伤口上撒盐的意思★★★■◆■。我们肯定不希望看到——受到强迫症状困扰的朋友们来看我们的画展,但最后带着沉重的心情离开。我们更希望在这个展上能够突出疗愈,所以我们画廊有一组作品占了整整一面墙,叫做★■◆“强迫症的认知行为之旅◆◆★◆”,帮助大家从艺术中获得康复的力量。